【 第271期 】土木系舉辦「古蹟保存與修復—3D應用」高職體驗本校特色活動

(土木與防災設計系訊)

本校結構物安全與防災中心應用3D技術投入有形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緣起於2015年教育部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技優計畫「營建產業製程創新技優人才培育計畫」與2015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研發群組「古蹟保存精緻模型3D列印技術之研究」,並將研發成果具體辦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產學群組「文資3D列印應用學程」,為深耕技術實作基礎,配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南港高工與惇敘工商等單位,於2018年7月3日至5日期間辦理「古蹟保存與修復—3D應用」活動。

活動主題有三,以臺北市市定古蹟「撫臺街洋樓」為例,依序進行「文資現場探勘與調查」、「文資3D列印實作」與「文資3D建模」,經由專案實作讓學員可完整體驗文資3D虛實整合內容。

「撫臺街洋樓」為一獨棟洋樓,一樓為石作,外部騎樓有四柱三間之拱廊,由唭哩岸石組合而成;二樓及屋架為木作,屋頂則仿蒙薩雙脊屋頂形式構築,正面屋頂設有兩座牛眼窗,正中央處為一座老虎窗,係於明治43年間由高石組建造完成,因其融合多種建築形式頗具建築技術能力展示之特色。

各主題體驗內容如下:
  1. 文資現場探勘與調查:學員赴臺北市市定古蹟「撫臺街洋樓」現場參觀,經由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專業導覽解說,讓學員瞭解「撫臺街洋樓」與臺北城區之歷史發展過程。
  2. 文資 3D 列印實作:經由講師講授與示範操作後,由學員進行實作,完成了3D模型蒐集,故事編撰,3D列印切層實作,3D列印設備操作與3D列印模型後處理實作等項目。
  3. 文資 3D 建模:經由講師講授與示範操作後,由學員進行實作,以電腦建模完成了「撫臺街洋樓」之柱、梁、版、牆與屋頂等構件建立文資3D數位模型。
學員赴「撫臺街洋樓」參觀 
學員操作3D列印設備
學員實作「撫臺街洋樓」3D數位模型
學員合照
分享至 Google+

0 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