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中心訊)
你想知道古典音樂中,除了速度,節奏,旋律外,還有哪些密碼嗎?以及,哪些古典樂曲是容易入門的經典款嗎?
上次的音樂小百科提到,聆聽古典音樂時,重要的密碼有速度對比、節奏(聽覺規律性呈現在音樂中的律動感),以及旋律(聲音的高低起伏)。今天,我們來談最能展現音樂豐富層次的密碼:和聲。
密碼四 和聲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平常我們在家唱歌時,即使你的速度,節奏,旋律都唱對了,還是覺得單一旋律聲部略顯單薄?但當在你加上伴奏音樂之後,就立即覺得聲音變得比較豐富?這些主要旋律之外的不同聲音,比較屬於伴奏性質的其他聲部,便是和聲。簡單地說,和聲是作曲家依據西洋和聲的理論基礎,利用他使用在樂曲之中的音階,選擇用幾個音的組合,與主要旋律搭配,使旋律聽起來更富有張力、音樂的方向性,以及更豐富的層次感。所以,合唱團各個聲部 (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和女低音),在其各自的音樂線條上,與其他聲部互相搭配著和聲的堆疊,給人聲音豐厚的感覺;所以,交響樂團各個樂器,以更多不同音色,演出不同聲部,呈現出更多樣音色變化的和聲音響,更能表現出豐富多樣的音樂語言。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和聲組合,並不是任意生成的。西洋音樂中的和聲,從15世紀,即以開始發展。到了17,18世紀的巴洛克時期,理論基礎即已初步完成。再經過各個時代(古典,浪漫,與現代)許多優秀的作曲家努力發展,才有今天這套紮實豐富的和聲系統,讓古典音樂得以一直不斷隨時代發展,繼續演進,歷久彌新。完整的和聲系統,奠定了西洋音樂在音色變化與豐富的音樂層次感的重要基石。
這樣的音樂發展方式和中國音樂是很不相同的。中國音樂比較著重於旋律是否能完整抒發內在情感,歌詞的平仄是否與詞牌相合。很多時候,旋律與歌詞是重點。中國音樂不像西洋音樂那麼重視和聲的堆疊,與張力的表現。中國樂器雖然也會一起合奏演出,但其他非主旋律樂器,多半只是擔任伴奏或陪襯的任務,並不像西洋音樂一樣,和聲具有幫助旋律製造張力的企圖。
經典入門款的樂曲簡介
貝多芬(1770-1827): :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歡樂頌」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movement 4
這是貝多芬(圖一)最後的一首交響曲。晚年的貝多芬,耳朵已經完全聽不見了,但他仍想完成一部結合交響樂團與合唱團的交響曲。合唱團出現在交響曲中,這已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了。不僅如此,他還大膽地用僅僅五個音,寫出一首簡單而朗朗上口的旋律「歡樂頌」(圖二),配上歌詞,唱出他希望世界大同的情懷。「歡樂頌」的旋律線條,在第四樂章中,藉由各個聲部的和聲一層一層堆疊起來,合唱團與交響樂團的聲音越來越厚實,豐富,結尾時展現出氣勢磅薄,輝煌燦爛的音樂風華,貝多芬被譽為「樂聖」,是後世對他表達的無盡景仰。(「歡樂頌」從7分20秒開始)
0 意見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