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多媒體設計系訊)
數媒系以「發揮社會影響力」、「落實環境永續」的學校精神,透過教育部USR萌芽型計畫「數位XR教學導入博物館創新應用」,攜手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以1892年因颱風沉沒《SS Bokhara 博卡喇號》英國遠洋客輪為主題,共同開發「水下考古VR互動體驗」專題,推動臺灣水下文化資產教育,於4月份進行實際展館體驗活動,讓參訪遊客、學生能夠跨越時間與空間,親身參與沉船探勘與歷史發掘的過程。
本專案由數媒系大三學生林恆宇、陳松禾組隊開發,並由虛實整合實驗室楊東華與陳慶駿老師共同指導。內容包含以舊照片透過AI還原沈船模型、重建沈船遺址內部、數位化文物,以及設計VR互動任務等。學生表示,開發過程中需與博物館專家密切溝通,反覆調整設計與操作流程,以強化使用者體驗,不僅重現真實的水下考古流程,也希望帶來富有趣味的科普教育方式。指導老師在VR技術與實務上提供了寶貴建議,讓同學開發時獲益良多。
臺灣四面環海,自古即為海上貿易與交通的重要樞紐,沈船案例層出不窮,許多珍貴歷史記憶也因此塵封海底。本次專題重現水下考古的真實流程,從水下測繪、文物拍攝、資料紀錄到文物保存,模擬專業水下考古學家的工作情境。VR體驗者除學習相關考古技能外,也在沉浸式體驗中,建立對臺灣早期歷史文化的認同與尊重。
USR萌芽型計畫持續關注博物館教育與文化創新應用,透過本次與十三行博物館的合作,進一步開展「數位科技+人文歷史」的新形態跨域學習模式,亦希冀激發更多年輕世代對臺灣海洋歷史與水下文化資產的探索興趣與守護意識。
0 意見 :
張貼留言